Mini/Micro LED时代,不“芯”慌
2022.12.13
广东吉洋视觉专注AOI视觉检测设备 ( 吉洋视觉AOI ;上下同拍AOI ;在线式双轨AOI ;在线式双轨AOI ;MINI LED固晶焊线检测AOI )
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,折射着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。于是乎,当Mini/Micro LED技术到来,显示企业纷纷将技术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。 Mini/Micro LED的起步,建立在LCD技术和LED技术都较为成熟的档口,中国的技术发展水平不比其他国家弱,甚至还有所超出,而“卡脖子”的难题是技术性难题,不存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垄断市场的情况。 但技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,Mini/Micro LED作为一项确定的显示技术前进方向,中国企业不会错过这一市场,而日韩欧美企业也同样虎视眈眈。如何在强敌环伺的Mini/Micro LED时代,保证技术的领先呢?显然,芯片作为显示领域的技术“高地”,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。 合作是一个良好的途径。于是,京东方拟控股华灿光电。2022年11月7日下午,根据京东方与华灿光电的公告,双方签署了《附生效条件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股份认购协议》,京东方拟以20.84亿元现金认购华灿光电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37,207万股股份,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%。 同时,京东方还与华灿光电股东New Sure Limited(以下简称“NSL”)签署《股份表决权管理协议》,NSL拟将所持有的华灿光电全部股份56,817,391股的表决权、提名权及其附属权利,不可撤销地委托给京东方行使及管理。 如此一来,在华灿光电20.84亿元的发行完成后,京东方将持有华灿光电23.08%的股份,控制26.60%的表决权。而华灿光电20.84亿元的募资,所投项目便是Micro LED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。 京东方指出,华灿光电Mini LED直显芯片已应用于主流终端厂商多个重点项目中,Mini LED背光芯片已覆盖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、显示器、电视、车载等全尺寸全系列终端产品,合作伙伴涵盖业内多数龙头企业,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和供应链资源。通过此次交易,公司可获得优质的Mini/Micro LED生态资源。 事实上,这并非京东方首次向Mini/Micro LED芯片端出手。同年年3月,京东方全资持有的天津京东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拟以4.68亿参与乾照光电的定向增发申购,但最终未能成功。 而乾照光电的定向增发最终由海信视像成功申购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信视像在此后仍不断增加对乾照光电的持股。2022年11月17日,根据乾照光电发布的《关于持股5%以上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超过1%的提示性公告》,海信视像再次增持了公司股份,截至该公告日,海信视像已累计持有乾照光电19.54%的股份。 值得注意的是,海信视像并不排除在未来继续增持乾照光电股份的可能。 另一边,三安光电则成了TCL和维信诺这两大巨头的共同选择。早在2020年6月,TCL华星便与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签署了《联合开发协议》和《股东协议》,双方将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,研究方向涵盖Mini/Micro LED;到了2022年1月,由双方合资创建的厦门市芯颖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Micro LED技术研发项目正式开工。 而维信诺旗下的辰显光电则在2021年3月宣布与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厦门三安半导体达成战略合作,在Micro LED芯片开发、巨量转移、产线自动化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,目标是共同开发首款面向终端客户的Micro LED量产产品。 将目光从中国大陆投向台湾地区,富采、錼创、友达与群创也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。 据悉,富采控股集团分为三大事业领域:晶电专注于LED磊晶与芯片、隆达则专注于封装与模组、旗下晶成半导体则发展先进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制造。11月10日,富采宣布旗下晶电将斥资新台币6亿元(约2.6亿元人民币)向錼创采购设备,由錼创协助晶电建置6英寸Micro LED厂。 在这个链条中,富采、晶电负责高阶芯片,錼创负责巨量转移,友达、群创负责面板,多方紧密串联,台湾新型显示产业阵营更加完善。 在合作之外,康佳则选择了一条自研芯片的道路。2018年,康佳第一次确立了自研芯片和半导体产业化的发展方向,同年正式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,并快速在存储、光电等领域进行了布局。 目前,康佳陆续实现巨量转移产业化、Mini/Micro LED芯片产业化、Mini/Micro LED直显产业化、Mini LED背光产业化、COB模块封装产业化。从外延、芯片、巨转再到小间距,康佳在Mini/Micro LED上具备了全产业链技术和全制程能力。9月30日,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顺利投产,康佳的Mini/Micro LED产业化路径顺利往纵深发展。 对于显示产业而言,芯片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对终端产品的成本、良率、显示效果有直接的影响。随着龙头们纷纷向上游发力,产业链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,曾经的“缺芯”在Mini/Micro LED时代不会重演。
郑重声明:1、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。2、本文仅供学术交流,非商用。如果某部分不小心侵犯了大家的利益,请联系删除。